汽车与IT已变得越来越亲密无间,他们之间深度的融合,让汽车看起来更像是一台装着轮子的电脑。
“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将信息系统、互联网和辅助驾驶系统相结合的阶段,而这些系统的结合将有助于提高乘车的舒适度、驾驶的娱乐性以及驾驶者的人身安全。”宝马概念车项目负责人Dirk Wisselmann对明天汽车的描述,正使不少像宝马这样的汽车制造商,在互联网革命和汽车电子崛起的今天,纷纷将汽车装扮成会奔跑的“多媒体小屋”、“娱乐中心”、“信息中心”、“个人信息枢纽”……以期获得消费者的芳心。
就在轿车制造商穷尽智慧,将汽车变成各种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移动电脑时,中国的客车制造商却在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在汽车与IT日益融合的今天,如何以新技术方式,为用户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
大金龙的“智驱”就是在这样的思考中诞生,它的问世,意味着客车在传统制造和IT现代技术的相互交融中,正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金龙“智驱”的问世是客车传统制造和IT现代技术的相互交融
“智驱”打九折的承诺
2012年4月7日,当大金龙的“智驱”第一次在全国亮相时,其“油价永远打九折”的广告诉求,直白,且主题鲜明。像这样单刀直入、直奔产品特性的承诺,在当下的客车业实属罕见。
有媒体记者对此评论说,这是要直指用户心扉呀。要知道,在石油危机时隐时现的5年间,中国油价涨了近20次。而油价每涨一分钱,就意味着每辆车每年可能要增加200元以上燃油成本。这是谁都能算出来的利害关系。2007年,油价不到5元钱,而现在,油价已逼近8元。
在不断攀升的油价前,客运企业的燃油成本不仅以近乎两位数的百分比在增长,而且燃油成本占总运营成本的比例已逼近40%,这意味着,燃油成本降不下来,总的运营成本就很难降下来。
如此情况下,用户对省油的诉求很可能超越了品牌忠诚度和对产品其他性能的要求,成为购买决策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而已洞察到用户成本构成和价值诉求变化的客车制造商,正试图打破常规,用前所未有的创新模式,来驰骋市场的疆土。
4月7日,金龙“智驱”系统在南京盛大发布
宇通的"价值连城"和苏州金龙的G-BOS就是这方面的例证。一个以科学节油培训的方式,树立起节油效率的标杆;一个则以G-BOS的IT平台,独树一帜的采用数据说话,实时分析,结合后台管理的手段以及事后分析的方法来实现司机驾驶行为的管理。
然而,在客车业眼花缭乱的创新模式风声水起时,一贯以创新见长的金龙,却在过去几年显得有些沉寂,让人莫名。不过,这种沉寂很快就结束了,换来的是蛰伏后的一片生机。“龙翼”和“智驱”的出现,让人们不得不刮目相看。
那是始于去年秋天的故事,一天夕阳还没落下的傍晚,陈晓冰与他的团队和往常一样进行着车联网技术应用开发的脑力激荡,觉得可以尝试通过龙翼(KL-988车载电脑,由大金龙自主开发的车联网管理平台和车载终端),取消发动机标配的多功率开关,数小时讨论后,也没有得到完美的解决方案。当同事们各自回到自己的岗位,陈晓冰却径直来到公司的电气部门找资深的电器工程师求教。
从跨入大学校门到读完博士,陈晓冰一直孜孜以求的课题,就是如何让冰冷的机器具有人性和智能。那一天黄昏,与电气部门工程师李伟的一番探讨,让擅长IT和智能技术的陈晓冰心智大开。高速、国道、省道、爬坡、下坡、平路、拥堵、畅通、高峰、低谷、空车返回、车辆行驶速度……这些行车环境中经常遇到的细节,都有可能影响发动机的燃油效率。他似乎领悟到了什么——以前总是考虑司机的驾驶习惯,而忽略了车辆运行环境。如果将司机的操作动作融合到实际驾驶环境中,节油无疑将更有效果。火花的碰撞使“智驱”的轮廓在陈晓冰博士的脑海里渐渐清晰起来。
IT闪电升级客车重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