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运到,大客车司机短缺、机务及维修人员断档的“老大难”问题再次让鄂尔多斯汽运集团副总裁闫建军感到困扰,备用车辆缺司机、修理厂技术娴熟的技师工人屈指可数,根本无法满足春运期间客流激增的特殊需求。
事实上,鄂尔多斯汽运集团的境遇绝非孤例,在广东、福建、江苏、浙江等地的客运企业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大客车A照司机断档、缺位在道路运输行业早已不是新闻,机务工作者短缺、对新技术、新工艺知识缺乏才是被遗忘的角落。
近年来,中国客车在技术上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新电子设备被应用于客车上。特别是随着国四排放发动机的普及和CAN总线系统的应用,客车的电气化程度大幅提高。这些新的设备在客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娱乐性和节能减排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客车已经不是单纯的机械产品,而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现在的客车对售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传统的机械维修技能外,还需要掌握更多的新技术、新工艺。目前这种机务人员短缺的局面,形成因素众多,新技术日新月异、企业内部培训不足、待遇不高、从业环境较差等都是行业管理者和客运企业管理者思考的问题。
“被遗忘”的机务工作者
“现在我们面临的不单是大客车A照驾驶员短缺那么简单,现有的驾驶员只懂开车、对车辆维护、保养,简单故障排除一窍不通,修理厂的工人年轻化、对新技术、新工艺不能有效跟进等现象更值得关注。”浙江湖州长运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机务处处长徐志敏对记者坦言。而内蒙古呼和浩特公交公司科技处南亚萍表示,修理工短缺在公交领域更为严重,以呼市公交为例,每个月2000元左右的收入让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干。“修理工干久了,我们连媳妇都找不到。”在呼市公交的修理厂,一个年轻小伙子直言不讳地对记者说。
的确如此,在记者深入全国多地调研走访过程中,无论是公路客运企业、城市公交企业还是旅游、租赁企业,大客车维修工缺位已成全国蔓延之势。市场上那么多修理厂、4S店为何都不愿意修理大客车呢?
“修大客车又脏又累、天天钻到车底下,搞的灰头土脸,还赚不了几个钱,没人愿意干。相反修私家车简单、轻便,很多东西坏了直接换新的,而且赚钱又多。”在北京南三环的一个大型修理厂,修理工小李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在浙江慈溪市城乡公共交通有限公司,龚建波副总经理为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去年年初,为了适应车辆增多的需要,他们从当地的职业学校招聘了10几名修理工,干了大概一个多月,有一个修理工的母亲来看望孩子,看到儿子满脸油污,当天就把孩子领回家了。
在80后、90后独生子女为主的今天,道路运输行业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并且留得住值得我们行业主管部门、企业经营者的思考。
多方联手打造“技术标兵”
如果说工作苦、待遇低让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机务工作,那么维修技能不娴熟、尤其是对先进的理念、专业的技能知识及实践操作方面,没有把他们打造成“技术标兵”、“行业能手”,发自内心找回工作的自豪感,也是值得行业反思的关键。
去年以来,颇具战略眼光的客车生产企业、零部件配套商主动服务,联合道路运输企业、相关院校及企业技术研发团队的力量,深入一线运输单位的修理厂、特约服务站,进行一对一“传、帮、带”项目,针对大客车常见故障排除、预防客车自燃及电器件老化等进行技术培训、技能比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金旅客车在去年12月11日启动的“凯歌杯”售后服务技能大赛。该大赛将全国分成5大片区,在2014年春运前通过向金旅特约服务站提供电气系统的专项培训、考核,提高特约服务站维修人员的专项业务水平,提升服务品质,为客户提供更快速高效的售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