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建设

中国汽车报:科技金龙 引领中国客车革命

发布于:2014-05-13 14:52 作者:顺腾达 点击:

    从2011年以来,大金龙引发业界关注的新闻不断:2011年5月北京国际客车展上发布车道偏离报警系统等7项主被动安全技术;11月,宣布在国内市场10米以上公路客车上标配ECO-driving节油驾驶提醒系统;同年12月3日,投入1亿多元建设的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客车试验中心正式投入使用;2012年2月,搭载“智慧校车运营管理系统”的全系“智慧校车”在北京国际校车展上隆重发布;同月,在交通部汽车试验场顺利完成“中国客车正面第一碰”试验;4月,在南京发布创新节油技术——“智驱”系统;今年5月,大金龙还将在北京国际客车展上发布五款全新车型。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则新闻都有沉甸甸的份量。而在大金龙中期规划中,这些还仅仅是一个开始。

    作为传统的制造企业,大金龙的新闻从哪里来?答案就是科技创新。大金龙打“科技牌”,体现的是企业几年来持续开展自主创新所取得丰硕成果,是公司主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客车行业升级的战略选择。“科技创新”不仅将为大金龙销售额跨越100亿元提供基础,还必将让行业、用户从中受益,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水平。

    如果说在前20年,大金龙的崛起靠的是市场意识和快速反应能力,那么今后一段时间内,大金龙将发展的动力锁定在“科技”二字上面,要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方面大做文章。这是在大金龙采访时,公司副总经理徐向东和杨国军向记者传达的公司最新发展思路。

    从诉求全面快速满足用户需求到诉求技术和产品全面创新升级,大金龙的发展为何要做出这种转变?他们对当下客车行业的竞争做了哪些思考?又为何做出这样的判断?

破解行业命题

    少有寒暄和客套,在办公室里,徐向东一如往常采访那样爽快而耿直,谈及大金龙今年来的表现,徐向东提到了一个词:“知耻而后勇”。

    大金龙地处东南沿海。2003年前,靠着出色的开放的市场意识和快速反应能力,大金龙在进入客车行业的十几年时间内迅速崛起,超过很多老牌客车企业,一度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至今,大金龙在行业内的很多产品、思想和做法仍为行业人士称道。在以前产品供不应求的时候,大金龙提出的主动服务、融入市场的理念以及主题巡展等营销方式,至今仍是绝大部分企业所坚持和提倡的。在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市场竞争的格局在发生变化,客车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在发生变化,大金龙在市场服务和制作工艺上的优势仍然存在,但已经无法支撑整个品牌的持续发展,如何在新时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能力,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是大金龙面临的问题。

    “近几年,客车行业发展很快。在其他企业在市场意识、产品布局、研发能力已经取得显著进步的时候,大金龙仅靠现有的竞争优势,已经很难为企业赢得先机”,徐向东告诉记者。

思路决定出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能逞匹夫之勇。新时期客车行业的竞争要回到产品竞争这个原点,从用户的利益出发,遵循用户最基本的利益诉求开发产品”,徐向东说。

    在大金龙思考企业竞争战略转型的时候,国内外客车行业也在发生急剧变化。在国内市场,国家相关部门对客车行业的关注、要求和监管力度越来越高,无论是对卧铺客车、双层客车、校车,还是客车的节能、环保要求,技术进步的要求都在提升,同时车联网等技术已经在客车行业风靡。在国外市场,大金龙出口业务不断攀升,优势明显。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进口客车的技术要求也在提升。无论是安全、节能还是环保,都需要企业的技术进步,要求企业必须加快研发。大金龙在2010年、2011年和今年对科技研发的持续投入为大金龙竞争转型提供了基础。据了解,从2009年-2013年的5年间,大金龙计划投入5亿多元对企业的软硬件进行升级,主要包括研发中心、试验中心、高端产品生产线、整车阴极电泳车间、ERP项目等,通过这些项目的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的研发水平和制作能力。在这段时间,大金龙一系列的创新技术成果如雨后春笋跃然面市,各式产品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不过这些新技术和新产品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传播诉求。对于公司主管国内销售的副总经理杨国军来说,今年要在2011年销售76亿元的基础上将销售额提高到100亿元,大金龙也需要强有力的产品卖点和更加有效的营销思路。

    这个卖点应该是什么?

------分隔线----------------------------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