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厦门莲岳路一间普通的厂房内,大金龙在"厦门也能造客车?"的质疑声中诞生了。
18年后,大金龙不仅回答了人们的疑问,而且凭借对市场的灵敏嗅觉,成为单一品牌累计产量10万辆的创造者。
18年来,大金龙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直为行业所称道。甚至有人说,金龙客车的持续创新推动了我国客车行业的结构升级。
大金龙宣告成立的1988年,国内中高档旅游客车市场还是一片空白,旅游部门只能用进口车满足日益增加的外国游客的运输需要。为此,国家旅游局多次给国务院打报告,呼唤国产中高档旅游客车。大金龙的决策者果断地把产品定位在中高档旅游客车市场。因为受场地、资金的限制,他们摒弃了传统车身制造的"钢板、模具、冲压"生产方式,采用"铝板+前后围玻璃钢+顶盖钢板焊接"的方式,既缩短了开发生产周期,又顺应了客车"小批量、多品种"的市场特点。
现在看来,当初大金龙的市场意识还很朦胧,工艺的选择也并非主观意识上的清醒。但这宝贵的"朦胧"和"无意识"却保障了新产品的不断推出,大金龙也由此尝到了创新的甜头。
1995年,是大金龙创造辉煌的开始。XMQ6110、XMQ6111旗舰系列产品的推出,不仅使金龙客车在旅游用车市场打开了天地,而且为其今后领军国内客车业打下了基础。
当时,国内客车市场产品两极分化,要么是100多万元以上的以合资、引进产品为代表的豪华客车,要么是20万~30万元的国产低档客车。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没有技术积累、没有品牌影响、没有市场基础,反而成了大金龙思变的创新动力,"模仿创新+国际配套"的方式由此在客车业诞生,全球采购的术语也在客车业流行开来。美国康明斯发动机、TELMA缓速器、ZF变速器等国际名牌产品,开始与国产零部件混装在金龙客车上。客车业戏称为"八国联军"造客车方式的出现,使中国客车开始与洋品牌在市场上的抗衡,也才有了日后中国客车全面替代进口的局面。
灌南新厂区生产车间
1999年,大金龙推出XMQ6115奔腾系列产品。此时恰是大金龙巅峰时刻的前夜。可以说,2000年大金龙登上国内客车行业销量冠军宝座,奔腾系列产品功不可没。
XMQ6115奔腾客车一改往日国产大中型客车的老造型,加进了许多新的设计元素。比如,过去的车灯是方方正正的,而改进的车灯采用了柔性的弧形圆灯设计。不仅如此,欧洲许多先进的造型和技术开始同步出现在金龙客车上。一时间,金龙客车成为中国客车界的样板。
金龙客车近年来研发的"奔腾"、"飞腾"、"豪爵"、"捷欧"、"欧洲之星"等系列产品,都由于造型时尚新颖、技术领先、人性化设计而备受市场好评。这些车型的不断推出,也加速了市场产品结构的升级。用金龙人的话说就是:"创新给了我们腾飞的翅膀"。